科普之花绚烂绽放 科普宣传结硕果——宁夏科技馆书写科普宣传新答卷
科普宣传结硕果,创新实践谱新篇。今年以来,宁夏科技馆立足科普宣传主阵地职能,以打造“科普助力创新 亲情服务公众”品牌为引领,将智慧场馆科普信息化与多元科普传播渠道深度融合,通过科普短视频创作、视频号直播、微信公众号运营、官方网站升级等创新举措,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“传统+新兴”的立体化科普传播模式,推动科普宣传工作提质增效。
聚焦青少年群体科学素养提升,宁夏科技馆精心策划系列特色科普教育活动。在暑期推出“小小红领巾讲解员”培育项目,通过专业培训、实践讲解、视频记录等环节,制作完成11部优秀红领巾讲解员纪实短片,生动展现青少年群体传播科学知识的鲜活风采,让科学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。围绕科学家精神传承,创作的科普动画作品《中国科学家精神——“我愿意”王承书》荣获“典赞·2025科普宁夏”优秀科普作品奖,以动人故事诠释科研工作者的家国情怀,为公众注入崇尚科学、追求真理的精神力量。
宁夏全国科普月期间,宁夏科技馆创新打造“云端科普盛宴”,依托视频号、抖音等平台开展高频次直播活动。其中视频号直播14场,累计时长2797分钟,吸引21208名观众在线参与;抖音平台同步直播14场,时长2279分钟,触达970名用户,通过趣味实验演示、科学知识解读、互动问答等形式,让枯燥的科普内容“活”起来、“动”起来,打破时空限制,将优质科普资源精准送到公众身边。
作为科普惠民的重要载体,宁夏科技馆“科学之夜”活动凭借丰富的体验项目、沉浸式的科学氛围,实现主流媒体报道全覆盖,成为公众感知科学魅力的热门打卡地。第九届“一带一路”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在宁夏举办期间,宁夏科技馆积极搭建交流平台,推动跨区域科技教育合作,助力“让文明互鉴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开花结果”,活动盛况在《人民日报》9月21日第3版要闻栏目重点报道,彰显宁夏科普工作的全国影响力。
截至目前,通过主流媒体发布“媒体看馆”系列报道102条,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中国新闻网及客户端,中国日报网、《科技日报》,宁夏日报、宁夏融媒体新闻中心等中央及地方权威媒体持续聚焦,深度报道科技馆在科普活动策划、科学精神传播、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实践成果,有效提升了科协系统与科技馆的知名度、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。
下一步,宁夏科技馆将继续以“做有温度的科普”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紧扣公众科普需求,持续创新传播形式、丰富内容供给,不断探索新的科普方式和方法,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、高效的科普服务,让科普之花在新时代绚烂绽放,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、建设创新型宁夏贡献更大力量。
(宁夏科技馆 供稿)